赫鲁晓夫改革前,苏联始终遵循斯大林模式,即一切以国家快速发展为前提,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要求放在第二位,只满足低标准,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高速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这在早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到了50年代,工业的过度增长和农业的停滞,导致了发展的国民经济失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粮食短缺。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暴露了,只是当时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他们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根据赫鲁晓夫的报告,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不必要的国家干预,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一,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过去,集体农场每年有义务向国家出售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价格低于成本。1958年6月,政府取消了这种强制销售制度,改为农产品收购制度。从1952年到1964年,国家收购的粮食平均价格指数增长了7.48倍,畜产品价格指数增长了15.69倍。
4、1982年后 苏联的 农业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在1982年5月的CPSU中央全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出了1990年前的苏联粮食计划,试图解决-0 农业的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保证居民的粮食供应。需要多种经营的农场应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和集中化。在最初的集体农场形式出现之初,有三种形式苏联: ① 农业公社。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公有的,“按需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平均分配。
5、 农业集体化的 苏联 农业集体化1918年1月通过的“土地社会化”法令提出了农业-2/集体经济的任务。1923年1月,列宁发表《论合作社制度》一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合作社的性质,指明了改造小农经济的途径。在最初的集体农庄形式出现之初,在苏联: ① 农业公社中有三种形式的集体农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公有的,“按需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平均分配。②共耕社会。成员在播种、中耕和收获时共同劳动,生产资料(土地除外)仍归成员私人所有。
基本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但划拨给农业劳动组合永久使用)。加入劳动组合的成员从事集体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同时,允许农民在房屋旁保留一定数量的花园,经营家庭副业。但直到整体集体化运动前夕,集体苏联-1/还是很少的。据统计,1929年7月,苏联各种形式的集体农场有57000个,参加的农民只占农民总数的3.9%。以各种形式,
6、1928年后 苏联 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变革:一场风起云涌农业集体化运动展开,短短两三年就建立了一套国家严格控制的集体农场制度。原因:到1927年底,苏联有了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发展,工业产值超过战前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化资金来源不足、农业-2/形势不适应等问题。
7、1929年 苏联政府对 农业采取了什么措施?对 农业的 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采取农业的集体化政策并强迫农民加入公社以便控制农业。整体集团化并没有给农业的生产效率带来明显的提升,1932-1934年期间,苏联经历了严重的饥荒,农业的总产值减少了23%。而且1936-1940年集体化完成后农业的总产值只维持在1924-1928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