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重农抑商,汉代的休养生息政策,三国魏的屯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以及后来严重的土地兼并,各种政策一直无法落实。曹操用韩浩的建议在大兴耕种土地。(1)春秋:齐国管仲变法内务,发展制作。(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重赏耕田,多产粮帛者免徭役;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西汉: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 农业生产;文帝和景帝奖励辛勤劳作的农民,并建议官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
(5)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少农民税役。(有“关震法则”);武则天继续执行唐太宗-2农业的生产措施。(历史称她的统治为“以政开元,治宏气节”);唐玄宗初年,讲究农业 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史圣”。(6)北宋: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在江南地区推广。
5、 元朝统治者对 农业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具体是怎样做的?拜托各位了...元朝早期农业政策:忽必烈皇帝立即关注农业 (1)金元时期,北方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蒙金战争。战争初期,蒙古军队实行残酷的劫掠政策,称“凡过尽毁,两江山川千里,民不聊生。”窝阔台时期虽稍有改观,但杀伤劳动力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在灭金过程中,蒙古军队在周俊(今河南蔚县)、徐州(今河南许昌)、考城(今河南兰考)、蔡州(今河南汝南)、贵德(今河南商丘)、凤翔(今陕西)等地进行了疯狂的屠杀。
激烈的战争和残酷的劫掠,导致土地贫瘠,人口锐减,“屋毁屋焚,城郭丘残”,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在战争中,蒙古军队会“只杀不图利,子孙归故里”,掠夺居民为奴婢,绰号“驱口”。泛滥港口数量“半壁江山”。耕地也遭到严重破坏。蒙古人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习俗是穿衣不等蚕,吃饭不等耕。”。他们还将游牧生产方式带入中原,各地驻军不断“拨牧还草”,占据了大片农田。
6、元代专门管理 农业的元朝对农业的特殊管理如下:元朝重视农业 发展,告诉世人“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业”,提倡种桑,酬农。政府从元七年(即1270年)开始在元世祖设立农业厅等专门管理的机构农业。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和掌管农业、桑树、水利和学校,组织编纂《农桑集》,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部长的官方职位:农业部长,官方签名。唐玄宗六年(公元1222年)改为劝农司设。
正二积。一名资深农民被任命为行政长官,还有三名农业部长、三名农业和青年部长以及两名州长。后来,他在各地设立了农业部门,每个部门都有阿清和一名年轻的清朝官员,巡视各地,监督官员的晋升。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又设,派劝农官和懂水利的人巡察县市,巡察人勤政懒政。设秘书一名,官员五名。围绕“大公司”。《农桑集》简介:《农桑集》是元代农桑司官员发行的一部大型农书。它最初是由常写的,后来由苗和孟奇修订和补充。成书于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是我国最早的官方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