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各地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差异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不同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主要是气候差异,天气气候条件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使农业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在空间上的变化则使农业产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农作物生长在自然界中,无时无刻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所以农业产量与气象密切相关。
{0}
1、大自然的语言了解 气象物候现象与 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传统农业生产活动是种植和水产养殖。生产对象的增加(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利的天气。所谓物候,就是以生物活动为标志的气候变化。农作物来自大自然,是长期适应温度和降水的结果。在未来的增值(再生产)中,也将长期需要过去的相应条件。注:侯是古代的时间单位,五天为一个侯,十天为一个旬。过去,人们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来观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以三到五天为观察周期是很正常的。所以有“物候”之说,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地方“生物在天气变化中相对稳定的表现”
{1}
2、 农业 气象条件在 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农业生产过程完全或基本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气候条件影响明显。天气气候条件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使农业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在空间上的变化则使农业产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同时,各地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差异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不同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主要是气候差异。因此,在农业的制作中,要考虑气象这一因素,利用气象这一有利条件,避免和克服气象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2}
3、 气象的 农业影响农作物生长在自然界中,无时无刻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所以农业产量与气象密切相关。风、雨、雪、雹、寒、热、光等条件气象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可以概括为:春季低温连阴雨、寒露风、北方冬麦区小麦干热风、东北夏季低温、华南、江淮秋雨、干旱、渍涝、霜冻、高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江南早稻育秧期产生影响。据统计,从1949年到1988年的40年间,中国农作物遭受了洪涝、干旱、冰雹、霜冻等灾害。气象,年均面积3300公顷,其中1400公顷,每年因灾损失粮食达200多亿公斤。可见,了解和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规律,积极采取防御措施,趋利避害是非常重要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