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央政治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循环经济已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那么,应该如何理解生态学文明?
5、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文明以下问题:自然是生命之母,是文明的基础。大自然孕育了一切生命和物种,为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文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早期人类文明都不约而同地把自然比作养育万物的母亲的形象。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故事中,中国的女娲,美索不达米亚的英娜娜,埃及的艾西斯,希腊的盖亚,罗马的赛里斯等等。都是典型的女性形象,都有很强的作为女性和母亲的隐喻意义。
历史上,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工业文明,现在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的历史进步和形态转变文明是人类对自然认识发生质变的第一个结果。在早期的原始文明和农耕文明阶段,自然是一个充满巫术的有机世界。人们通过各种巫术器具和祭祀仪式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虔诚,期待自然之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对人与自然的感知: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和谐共处。
6、 文明如果是自发发展,而不是自觉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怎么理解马克思在130多年前就指出:“文明如果它自发地发展,而不是有意识地发展,它就会给自己留下一片沙漠。”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但是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干涉自然。如果我们超越了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我们将自食其果,我们的命运将受到威胁。巴比伦王国和世界上许多消失在漫漫黄沙中,创造了辉煌的古国和城堡文明告诉人们自然环境的残酷报复是无情的。
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但由于对环境的认识不足,在开垦森林、荒地变成良田、草原变成牧场的同时,毁林和过度放牧带来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盐碱化。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出现了工业文明被称为“黑色革命”。然而,在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生产更加丰富的同时,却带来了滚滚浓烟,污水横流,固体垃圾堆积如山,“三废”破坏环境。
7、人类 文明经历了几个阶段?经历了原始社会文明、工业社会文明、生态学文明四个阶段。1.原始社会文明Primitive文明是完全由自然控制的发展系统。人类的生命完全依赖于自然。狩猎采集是发展系统的主要活动,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劳动。经验积累的成果:石器、弓箭、火是原始人的重要发明文明。2.农业 文明从最初的文明到农业 文明,科技成果开始出现:青铜器、铁器、陶器、书写和造纸。
8、简述生态 文明的本质Ecology 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工业文明在其之后;生态学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目的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社会的进步。
9、 农业转移人口的 农业转移人口概述纵观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质上就是一部从-2 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史。只有农民摆脱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农业成为现代产业,从根本上消除了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性”,才能说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人口转移是关键环节。美国人口转移的经验农业对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借鉴意义。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将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
10、什么是生态 文明ecology 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即文明after文明industry的形态;生态学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目的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社会的进步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