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 > 知识 > 菩提,菩提是什么呀

菩提,菩提是什么呀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1-11 04:55:09 编辑:农业技术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菩提是什么呀

觉悟、智慧,明心见性,智慧;不是普通人所说的聪明,而是知道一件事情的本质,比如说世间万物有生就会有死,这是不可能更改的。更改也不可能成功的,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觉、智等。中国佛书曾借用老庄术语,译为“道”。《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大智度论》卷四:“菩提名诸佛道。”菩提之觉、智,特指如实觉知诸法真实、能使人达到涅槃解脱的智慧。-----摘于《新编佛教辞典》
我复制来了。。。“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菩提是什么呀

2,菩提是什么东西啊

A kind of tree```
菩提树原产印度,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是印度国树。   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  菩提树属桑科常绿乔木,大乔木。一般树高15米,直径2米。树皮黄白色或灰色,皮平滑或微具纵棱,冠幅广展;树干凹凸不平。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数向四周扩展,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荫覆地。叶互生,近革质,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长圆形,先端骤尖,延长成尾状,基部宽楔形至浅心形,全缘或波状;深绿色,有光泽,不沾灰尘,被看作圣树的象征。叶形美观,常用作诗画题材。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成对腋生。无总梗,扁球形。雌雄同株;雄花很少,生内壁近口部,无柄,花被片3,雄蕊1枚;雌花有梗或无梗,花被片3-4,花柱近顶生。瘿花多数,花被片4-5;子房有柄,花柱线形。隐花果,扁平圆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菩提树这个树在广东那边有的,特别是韶关那个丹霞山风景区有!
就是一种树的名字。
菩提一种树,但在佛教里是指修成正果,无上智慧。
上面那个老兄or老姐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但是我要补充一点,菩提还用以借指佛哦……1

菩提是什么东西啊

3,什么是菩提

菩提=开悟的智慧!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

什么是菩提

4,佛说的菩提是什么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

5,菩提是何意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境界。详细可以查佛教词典,或者百度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至于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那是文人写的小说虚构的角色,佛学经典中并无此人。
菩提】(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菩萨地持经卷三无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二、菩提心经卷一、旧华严经卷三十八、卷五十二、新华严经卷七十、维摩经卷上、大宝积经卷一、卷二十七、大智度论卷四十四、成唯识论卷一〕(二)即唐代时来华之菩提仙那。参考资料:佛学大词典

6,什么是菩提

菩提」为佛教的根本理念,佛教主要即在说明菩提之内容,及证取菩提的实践修行方法;而佛陀,即是获得菩提的觉者。以下简单介绍「菩提」-- 「菩提」,梵语boddhi,是觉、智、知的意思。广义来说,系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也就是佛、缘觉、声闻各於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偏智、无上菩提。简单来说,即开悟的智慧。有关佛的菩提,据《大智度论》载,菩萨於发心之后,须经五阶始得无上菩提,称为五菩提,即∶1.发心菩提--在无量生死之中,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发心者。2.伏心菩提--为制伏烦恼、降伏其心而行般若波罗密者。3.明心菩提--为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而行般若波罗密者。4.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罗密中得方便力,亦不执著於般若波罗密,灭一切烦恼,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而到一切智者。5.无上菩提--坐於道场,断尽诸烦恼,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又《法华经论》於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的十种三法之一,即∶1.实相菩提--了悟实相真理之真性菩提,又作无上菩提。2.实智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又作清净菩提。3.方便菩提--了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又作究竟菩提。以上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另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1.执著自我2.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3.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种离菩提障或三远离心;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一般大乘修行者上求无上菩提,称作「菩提萨 」,略称「菩萨」。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0724.htm
彗能曾作过一首诗..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什么是;菩提(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菩萨地持经卷三无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二、菩提心经卷一、旧华严经卷三十八、卷五十二、新华严经卷七十、维摩经卷上、大宝积经卷一、卷二十七、大智度论卷四十四、成唯识论卷一〕 (二)即唐代时来华之菩提仙那。参考资料:佛学大词典
文章TAG:是什么什么菩提

最近更新

  • 无花果叶子,无花果叶子有什么好处无花果叶子,无花果叶子有什么好处

    无花果叶子有什么好处2,无花果叶对人有什么好处3,无花果树叶的样子请描述一下4,无花果叶子泡水的功效5,无花果树枝和叶子有什么功效6,无花果的叶子为什么是手的形状1,无花果叶子有什么好处解.....

    知识 日期:2025-01-11

  • 蔷薇三姐妹,被誉为蔷薇园三姐妹的三种植物是指蔷薇三姐妹,被誉为蔷薇园三姐妹的三种植物是指

    被誉为蔷薇园三姐妹的三种植物是指2,被誉为蔷薇园三姐妹的三种植物是指3,月季蔷薇和玫瑰被称为什么4,蔷微月季玫瑰是不是被称作蔷微三姐妹5,如何识别蔷薇三姐妹6,玫瑰月季蔷薇三姐妹怎么区.....

    知识 日期:2025-01-11

  • 基径,树的基径是什么意思基径,树的基径是什么意思

    树的基径是什么意思2,地径米径胸径测量标准之间的关系3,植物地径与胸径怎么换算4,树的直径怎么计算拜托了各位谢谢5,苗木验收标准6,苗木规格D136cm是什么意思1,树的基径是什么意思基径的意思.....

    知识 日期:2025-01-11

  • 灵提犬,灵提狗易得什么病灵提犬,灵提狗易得什么病

    灵提狗易得什么病2,狗细狗灵提犬3,什么样的才是纯灵提犬4,灵提犬咬人吗5,灵缇犬的喂养6,怎么样辨别灵提犬的好坏1,灵提狗易得什么病容易难产2,狗细狗灵提犬公的叫哈尼(honey),母的叫达令。一般女.....

    知识 日期:2025-01-10

  • 黄蛇,全身黄色的蛇是什么蛇3到四米长黄蛇,全身黄色的蛇是什么蛇3到四米长

    全身黄色的蛇是什么蛇3到四米长2,黄蛇怕什么东西3,属黄蛇好不好4,家里出现了一条黄色的蛇有什么征兆吗5,黄蛇是什么意思6,白天遇到黄蛇有什么预兆1,全身黄色的蛇是什么蛇3到四米长黄金蟒2,黄.....

    知识 日期:2025-01-10

  • 沈阳农业大学怎么样减肥,在校大学生怎么减肥沈阳农业大学怎么样减肥,在校大学生怎么减肥

    在校大学生怎么减肥2,在学校里怎么减肥啊3,在学校怎么减肥啊4,读大学怎样减肥啊大学减肥容易吗5,男生大学如何减肥6,在学校住校的学生怎么样减肥1,在校大学生怎么减肥要看你自己的时间来定了.....

    知识 日期:2025-01-10

  • 食用油过期了怎么处理,过期食用油怎么处理食用油过期了怎么处理,过期食用油怎么处理

    过期食用油怎么处理2,过期的食用油怎么办3,怎么处理过期的食用油4,食用油过保质期后怎么处理1,过期食用油怎么处理有厂家处理可以处理的,可以联系下1.当抹手油.手上皮肤干燥开裂的话可以把.....

    知识 日期:2025-01-10

  • 白孔雀开屏的寓意,白孔雀寓意是什么白孔雀开屏的寓意,白孔雀寓意是什么

    白孔雀寓意是什么2,孔雀开屏的寓意3,孔雀开屏有没有什么寓意啊4,孔雀或孔雀开屏有什么美好的寓意5,孔雀对我开屏有什么寓意呀6,孔雀为何会开屏它的开屏代表着什么意味1,白孔雀寓意是什么高贵.....

    知识 日期: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