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中国,有人认为春秋以前有类似西方的休耕制度,但这种情况在春秋以后逐渐消失。在土地利用方面,似乎中国古农业更有效。原因是中国古代农民掌握了一套“深耕细锄,厚粪土助地力”农业。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大量的人力被用来维持土地的高效利用。这可以算是一种集约化的管理。
5、 欧洲西部气候对 农业的影响欧洲西部气候对农业: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暖凉爽湿润,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草的生长。此外,还有许多发展奶牛养殖区,不仅种植多汁的牧草,还种植浓缩饲料作物。从市场分析,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6、 欧洲 农业 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不好说,欧洲发展农业这里本来就得天独厚,降水丰富,温度适宜,平原众多。说到劣势,可以认为工业时代以后,农业地位下降,占产值比重下降。欧洲西部平原地形大多平坦、平坦、开阔。同时,由于海岸线支离破碎,山地少,东西走向,气候和海洋特征明显。平原地形适宜发展畜牧种植。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西欧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奶业发达。
7、德国的 农业等经济 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德国农业发达且高度机械化。2008年有农业1693万公顷土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1193.3万公顷。2008年农林渔业产值为195.6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农业就业人口85.5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2.12%。2013年有农业1669.9万公顷土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1187.6万公顷。
德国鲁尔区是德国传统的煤炭和钢铁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总部所在地)、汉堡(空客三大客机组装中心之一)、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总部所在地)、柏林、莱比锡和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的工业中心。新兴产业集中在慕尼黑。2013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为625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
8、西欧中世纪的 农业 发展西欧农业-2/Deli农业技术进步。一是普遍实行三圃制,劳动生产率提高15%以上;其次,重型轮式犁取代了过去只能犁贫瘠沙地的犁,轮式犁可以犁草地和肥沃洼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和质量;三是在农业的制作中使用马动力,罗马人总是把马具套在马脖子上就行了,拖重物用牛也可以,用马就容易窒息。十世纪,发明了胸挽具,套在马的肩上,不仅牵引力提高了4-5倍,而且速度更快,最后,水车和风车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北欧。他们可以排干低地和沼泽的水,还可以驱动水车,当1086年在英国进行土地调查时,有5000个水磨,平均每50户有一个。不仅耕地扩大了,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也增加了,在8世纪和9世纪,种子和收获的比例是1: 2。从1250年到1499年,这个比例是1: 4.7,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收成比播种量高三倍,农民就会有余粮出售。这些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西欧的生产力,人口迅速增长,公元600年左右,欧洲人口下降到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