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 > 知识 > 茵陈是什么植物,茵陈到底是什么

茵陈是什么植物,茵陈到底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3-24 23:31:50 编辑:农业技术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茵陈到底是什么

中药中的一种,主要作用有利尿、兴奋平滑肌、抑制肿瘤等作用;

茵陈到底是什么

2,茵陈是什么

“茵陈”是中药,性微寒,味辛、苦,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疾病。

茵陈是什么

3,植物茵陈生长在哪

茵陈又叫茵陈蒿,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陈蒿。国内大部分地区都能生长,多生长在山坡、路边、田野。
林间、山坡处。

植物茵陈生长在哪

4,茵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茵陈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松毛艾【茵陈的基本介绍】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苗。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性微寒,味辛、苦;归胃经、胆经、脾经、肝经。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茵陈的存储】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5,茵陈是什么东西

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来源】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 ,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 裂;外层雌花6~10 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 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鰂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药材及产销] 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除供应本省外,并运销南方诸省。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茵陈蒿或滨蒿等的干燥地上部分,苦寒,主入脾胃肝胆经。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功效。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排出而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主适湿热阳黄,亦治寒湿阴黄,还除湿止痒,治湿疮湿疹。煎服10至15克。外用适量。血虚萎黄慎用。
疏肝利胆 效果最好 用于黄疸 退黄最常用的中药
也叫绵陈。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生于原野、路旁,全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山坡、旷野、路旁,或河岸及附近的湿润沙地。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以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功效清湿热、退黄疸。临床用名有茵陈、茵陈蒿。
就是茵陈蒿 农村到处可见 有种特殊的气味的

6,茵陈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药用效果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茵陈(《本经》)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生于原野、路旁,全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山坡、旷野、路旁,或河岸及附近的湿润沙地。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以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功效清湿热、退黄疸。临床用名有茵陈、茵陈蒿。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风寒湿热邪气,热结黄疸。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面白悦。   《本草拾遗》:本功外,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虽蒿类,苗细经冬不死,更因由苗而生,欲名因陈。后加蒿字也。   《药性论》:使,味苦,辛,有小毒。治眼目通身黄,小便赤。   《日华子本草》:味苦,凉,无毒。治天行时疾,狂热,头痛,头旋,风眼疼,瘴疟,女人症癖,并闪损乏绝。   《开宝本草》:味苦,平、微寒,无毒。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本草衍义》:张仲景治伤寒热甚发黄者,身面悉黄,用之极效。又一僧因伤寒后发汗不撤有留热,身面皆黄,多热,期年不愈。医作食黄治之,治不对,病不去。问之,食不减。寻与此药,服五日,病减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二十日病悉去。方用山茵陈、山栀子各三分,秦艽、升麻各四钱,末之,每用三钱,水四合煎,及二合,去滓,食后温服,以之为度。然此药以茵陈蒿为本,故书之。   《药类法象》:除烦热。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苦平,阴中微阳,无毒。   入足太阳经。   《象》云:除烦热,主风湿热,邪结于内。去枝、梗,用叶。   《本草》云: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入足太阳。   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柏皮汤,治燥热也。如苗涝则湿黄,苗旱则燥黄,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菌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   《珍》云:治伤寒发黄。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茵陈、栀子之苦寒,以逐胃燥。   《本草经疏》:茵陈蒿感天地苦寒之味,而兼得春之生气以生者也。其味苦平,微寒无毒。故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   简误:蓄血发黄者,禁用。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平,微寒。阴中微阳。无毒。秋后叶落,茎梗不凋。至春复发旧枝,故因名茵陈蒿也。所行经络,惟足太阳。专治疸证发黄,入剂使为君主。佐栀子、附子,分阳热、阴寒。阳黄热多,有湿有燥。湿黄加栀子大黄汤服,燥黄加栀子橘皮汤煎。如苗涝则湿黄,苗旱则燥黄。湿则泻之,燥则润之意也。阴黄寒多,只有一证,须加附子,共剂成功。解伤寒大热,仍除退瘴疟。风热悉逐,行滞止痛,宽膈化痰。   《本草乘雅》:诸邪成热,入中为疸,必从腠理脉络而内薄之。陈丝如腠如理,如脉如络,芬芳疏利,味苦健行,则入者出,结者散矣。   藏器谓其因旧苗而发,因名茵陈。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大相吻合。故因者,仍也,托也;陈得,故也,有也,木德之始也。言仍托故有,以宣木德之始,虽与繁萧蔚莪,至秋老成,同为蒿属,不若此芳香宣发之能因陈致新耳。寒热邪气,交结于中,不能宣发,则郁徵成黄,此陈也。茵陈宣发发陈,外入之邪外出,陈去而新生矣。轻身面悦白者,久服则新新非故。益气者,即益新新宣发之气耳。   《药性解》:茵陈蒿,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膀胱经。主伤寒大热、黄疸便赤,治眼目,行滞气,能发汗,去风湿。犯火无功。   按:茵陈专理溲便,本为膀胱之剂,又何以治疸?盖疸为病,脾受伤也,而脾之所恶,湿乘土也,得茵陈以利水,则湿去土安,而疸自愈矣。疸分阴寒阳热二种,阳疸热多,有湿有燥,同栀子、大黄治湿疸;同栀子、橘皮治燥疸。阴疸寒多,只有一症,同附子治之。   《药鉴》:气微寒,味苦辛,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药也。治风湿寒热黄疸,及遍身发黄,小便不利。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黄也,栀子柏皮汤治燥黄也,此二药治阳黄也。又能治阴黄者,因茵陈附子汤,大都以茵陈为君,兼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寒热用之。   《景岳全书》:味苦微辛,气微寒,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   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   《本经逢原》:茵陈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茵陈,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茵陈,又名角蒿。其味辛苦,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并入足太阳。《本经》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湿伏阳明所生之病,皆指绵茵陈而言。仲景茵陈蒿汤,以之为君,治湿热发黄;栀子陈柏汤,以之为佐,治燥热发黄。如苗涝则湿黄,旱则燥黄。其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以之为使,治瘀热在里而身黄。此三方分治阳黄也。其治阴黄,则有茵陈附子汤,各随燥湿寒热而为主治。按:茵陈专走气分而利湿热,若蓄血发黄,非此能治也。《外台》治齿龈宣露,《千金》治口疮齿蚀,并用烧灰涂之,有汁吐去,一宿即效。而杀虫方中,一味煎汤,内服外洗,皆用角蒿,专取逐湿化热之功也。   《本草崇原》:《经》云:春三月,此为发陈,茵陈因旧苗而春生,盖因冬令水寒之气,而具阳春生发之机。主治风湿寒热邪气,得生阳之气,则外邪自散也。热结黄疸,得水寒之气,则内热自除也。   《本草求真》:〔批〕治太阳、阳明湿热。   茵陈专入膀胱、胃。味苦微寒,诸书皆言湿热伏于阳明,胃。用此以入太阳膀胱发汗利水,俾太阳、阳明湿热之邪尽得于药而解矣。且治伤寒时疾狂热,瘴疟头痛头旋,女人疝瘕,亦是湿热为病。但黄原有阴阳寒热之分,阳黄者由热蕴于脾土,如苗值于大旱,则苗必燥而黄,是苗因燥而黄者也。太涝则苗必湿而黄,是苗因湿而黄者也。热为阳、寒为阴,故黄亦以阴阳分之。阳黄身如橘色,汗加柏汁;阴黄黄而色晦,当细辨别。是以仲景立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治阳黄之症;又立茵陈附子汤,以治阴黄之症。茵陈治黄通剂,在人审其所因而酌治耳。若蓄血发黄,则治不在茵陈之列,以茵陈本属气分药也,于血则不能治矣。   《得配本草》:苦,微寒。入足太阳,太阴经气分,利水燥湿。治瘴疟,疗疝瘕。   得附子、干姜,治阴黄;得白鲜皮,治痫黄如金。配秫米、麦面,酿酒,治挛急。佐大黄、栀子,治湿热;佐桃仁,治血黄;佐苍术、厚朴,治湿黄;佐枳实、山楂,治食积发黄;佐知母、黄柏,治火黄;佐车前子、木通,治黄而小便不利。   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本草经解》:茵陈气平微寒,秉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气,入手太阴肺金、足太阳寒水膀胱;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风为阳邪,湿为阴邪,风湿在太阳,阳邪发热,阴邪发寒也。其主之者,气寒清热,味苦燥湿也。   心为君火,火郁太阴,则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热与湿结矣。太阴乃湿土之经,所以蒸土色,而成黄疸也。其主之者,苦平可以清心肺,微寒可以解湿热也。   《本经疏证》:风湿寒热,邪气新感者也,热素有者也,新感之邪为素有之热结成黄疸,此证已所谓因陈矣。故伤寒金匮二书,几若无疸不茵陈者。然栀子柏皮汤证,有外热而无里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有里热而无外热;小建中汤证,小便自利;小柴胡汤证,腹痛而呕;小半夏汤证,小便色不变而哕;桂枝加黄芪汤证,脉浮;栀子大黄汤证,心中懊恼;消石矾石散证,额上黑日晡发热,则内外有热,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小便不利,口渴,为茵陈蒿汤证矣。第腹满之治在栀子,惟外复有热,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治为茵陈的治,其所以能治此者,岂不为新叶因陈干而生,清芬可以解郁热,苦寒可以泄停湿耶,盖陈干本能降热利水,复加以叶之如丝如缕,挺然于暑湿蒸逼之时,先草木而生,后草木而凋,不必能发散而清芳扬溢,气畅不敛,则新感者遂不得不解,自是汗出不止于头矣,故曰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本草新编》:茵陈,味苦、辛,气微寒,阴中微阳,无毒。入足太阳、少阳之经。专治瘅症发黄,非黄症,断不可用。果是真黄病,可用之为君。但黄症又不同,有阴黄、阳黄,有热黄、寒黄、燥黄,有血黄、气黄之殊,不可不辨。世人一见发黄,全不分别,俱用茵陈,无引经之品,共相佐使,所以有效有不效也,谨细陈之。阴黄之病,其湿不甚,黄色又不深,下身黄,上身不黄者也,夜间反觉不安,小便反涩,日间小便反利,转觉安宁。治法宜用茵陈为君,佐之茯苓、泽泻、薏苡仁之类,或加之五苓散又妙。茵陈可用至三钱至五钱,不可越五钱之外,连服数剂,黄可尽退也。阳黄之病,其湿又不太甚,但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而下身乃不黄者是也,日间小便艰涩,或痛或不痛,夜则安然自利。治法宜用茵陈为君,而佐之升麻、桔梗、茯苓、天花粉、麻黄、黄芩之类,数服即愈,菌陈必须多如五、六钱也。热黄之病,口必大渴,然多饮反觉不快,一身上下俱黄,眼目反觉色淡,小便时急数疼痛,其溺必如黄汗,盖热结膀胱而不得出耳。法又用茵陈为君,大约必须五钱为止,佐之龙胆草、炒栀子、芍药、茯苓、猪苓、泽泻之类,则火热泻而黄又愈也。寒黄之病,一见水,则大吐不已,畏寒怕冷,腹中时痛,手按之始安,一身上下又黄,眼目自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利,盖寒结于膀胱,命门无火以通,则水气流入于脾,而脾又寒虚,乃渗走于皮毛而为黄,其黄色必如秋葵之色者也。虽又用茵陈为君,但止可用至一钱,切戒多用,必须佐之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仁,少用附子数分以温补其命门之火,不须十剂,则全愈矣。湿黄之病,全是水湿之气也,虽黄症俱是水湿,而湿黄之水湿更甚,一身上下、眼目、手足尽黄,俱身必浮肿,按之如泥,又用茵陈四五钱,加入升麻、甘遂牵牛、车前泽泻之类,少升其气,使水尽从大、小便出,一剂水湿减去大半,而黄尽退矣,断不可服三剂。盖牵牛、甘遂性悍,多服恐伤人元气耳。燥黄之病,全非水湿,黄外现之症,不过胸前之皮肉少黄,而一身上下、眼目不黄,此肺金燥极,黄发于胸前,乃假象也。然既已发黄,茵陈又不可全然不用,可用七、八分,加入麦冬、栀子、芍药、陈皮、天门冬、元参、天花粉、白芥子之类,久服自愈,肺经不燥,而胸黄自除也。血黄之症,上下一身、眼目俱黄,身心发热,胸必烦闷,腹必疼痛,此血瘀于腹中胸下,故变为发黄。伤寒症中,最多此病,论理可遵仲景夫子之方,照症分治。而余又酌定一方,以便世之采用。茵陈为君,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之品,一服而疼痛烦闷除,其黄必渐愈。苟或服药,仍然闷痛,必须加入水蛭一钱,其瘀血始解,发黄尽退也。气黄之病,身不发热,又无饱闷烦燥之状,但头面发黄如淡金之色,饮食知味少,若行动,便觉气怯不能动履,小便不数,大便反燥,然又不结,此气虚不能运此水湿之气,以成黄病者也。可用茵陈一二钱,加入人参、白术、黄芪、茯苓、车前子,大剂煎饮,自然气旺,黄色全消矣。居言至此,虽不敢谓黄症治法全备,然分病既清,用药无误,要不能越此范围。愿人之临症之时,细察而分治之可耳。或问子论黄病,实发天地之奇,黄病岂尽于此乎?曰:更有一种,身不黄,足反黄,此湿热壅闭于中焦,乃脾胃之虚,不能化水也。又用茵陈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白芥子、枳壳、槟榔、白芍之类治之,则水渐利而黄渐去。倘身黄,而手足反不黄者,乃不治之症也。   《本草分经》:苦,寒。燥湿胜热,入膀胱经,发汗利水,以泄脾胃之湿热,治黄疸、阳黄之君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茵陈者,青蒿之嫩苗也。秋日青蒿结子,落地发生,贴地大如钱,至冬霜雪满地,萌芽无恙,甫经立春即勃然生长,宜于正月中旬采之。其气微香,其味微辛微苦,秉少阳最初之气,是以凉而能散。《神农本草经》谓其善治黄疸,仲景治疸证,亦多用之。为其禀少阳初生之气,是以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消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毫无阻隔也。《名医别录》谓其利小便,除头热,亦清肝胆之功效也。其性颇近柴胡,实较柴胡之力柔和,凡欲提出少阳之邪,而其人身弱阴虚不任柴胡之升散者,皆可以茵陈代之。   【现代药理研究】   1. 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苯乙酮、甲基茵陈色原酮均有利胆作用,茵陈煎剂有护肝作用。   2. 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精、对羟基苯乙酮有降压作用;茵陈煎剂具降酯作用。茵陈还具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3. 茵陈中所含的挥发油、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均有利尿作用。   4. 体外实验表明,茵陈煎剂对人型及牛型多种杆菌、球菌、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多种钩端螺旋体、猪蛔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茵陈中的挥发油类物质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6. 茵陈中的香豆精类成分有平喘作用;对羟基苯己酮有间接促进灰黄霉素吸收的作用。茵陈精制浸液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
文章TAG:茵陈是什么什么植物茵陈是什么植物

最近更新

  • 菲律宾农业技术怎么样,结合菲律宾的位置分析菲律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简述菲律宾农业菲律宾农业技术怎么样,结合菲律宾的位置分析菲律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简述菲律宾农业

    结合菲律宾的位置分析菲律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简述菲律宾农业2,菲律宾国家科技如何3,菲律宾推广杂交水稻面临的障碍有哪些4,为什么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稻米进口国呀5,为什么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

    知识 日期:2025-03-24

  • 棉籽壳,棉籽壳用来做什么棉籽壳,棉籽壳用来做什么

    棉籽壳用来做什么2,棉籽壳的介绍3,棉籽壳有什么用途4,棉籽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种食用菌都是用这个5,棉籽壳的基本信息6,棉花籽壳有什么用1,棉籽壳用来做什么可用于工艺布娃娃的填充料,可以做枕.....

    知识 日期:2025-03-24

  • 现代的农业怎么样,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现代的农业怎么样,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2,现代农业技术怎么样有发展前景吗3,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如何4,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5,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怎么样6,农业发展的趋势怎么样未来十年1,现代.....

    知识 日期:2025-03-24

  • 狮子是猫科动物吗,狮子是不是猫科动物狮子是猫科动物吗,狮子是不是猫科动物

    狮子是不是猫科动物2,狮子是犬科还是猫科3,狮子属于什么科动物到底是猫科还是犬科4,狮子是猫科动物5,狮子是猫科动物吗6,狮子是猫科动物么1,狮子是不是猫科动物狮,俗称狮子,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和.....

    知识 日期:2025-03-24

  • 农业种植独资企业怎么报税,农村种植合作社首次怎么纳税申报急农业种植独资企业怎么报税,农村种植合作社首次怎么纳税申报急

    农村种植合作社首次怎么纳税申报急2,种养殖合作社到国税局跟地税局报税需要准备哪些呢3,我们成立了蔬菜合作社怎么报税4,我是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新注册的不知道怎么报税想了解一下搜5,种植.....

    知识 日期:2025-03-24

  • 芦荟有什么用,芦荟都有什么好处芦荟有什么用,芦荟都有什么好处

    芦荟都有什么好处2,天然芦荟有什么作用3,芦荟的作用4,芦荟有哪些用途呀5,芦荟有什么作用6,芦荟有什么用处1,芦荟都有什么好处翠叶芦荟是最适宜直接美容的芦荟鲜叶,即库拉索芦荟,它具有使皮肤收.....

    知识 日期:2025-03-24

  • 草皮,草坪有什么种类有何差别草皮,草坪有什么种类有何差别

    草坪有什么种类有何差别2,草皮是什么干什么用的3,什么是草坪啊4,草坪和草皮的区别5,人工草皮与天然草皮有什么区别6,园林草皮养护问题1,草坪有什么种类有何差别常用的是百幕大,牛毛,好活,长的高.....

    知识 日期:2025-03-24

  • 红叶李果实能吃吗,红叶李的果实到底能不能吃红叶李果实能吃吗,红叶李的果实到底能不能吃

    红叶李的果实到底能不能吃2,红叶李的果实能吃吗3,红叶李子能吃吗4,有一种李子叶子是深红色李子也是红的果实能吃吗5,红叶李的果子能吃吗6,请问这是什么果实能不能食用1,红叶李的果实到底能不.....

    知识 日期:2025-03-24